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不支持Flash
跳转到正文内容

教授称论文买卖产业化原因复杂的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0年04月12日10:46  CCTV《焦点访谈》

  解说:

  在这家公司的办公室里,四处散放着各种期刊杂志。从颜小姐的谈话中记者得知,这家名为荆楚伟业的公司不仅仅经营代写代发论文的业务,还同时经营着数家期刊,除了《中学生语数外》,还有《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等三本期刊也是公司承包的。

  记者:

  本身你们是办杂志的?

  颜小姐:

  对。其实是这样的,老总现在做蛮大的,是杂志这一块,代写、代发我们也做。代写、代发是我们先做了,做大之后然后才能有这种刊物。

  记者:

  刊物?

  颜小姐:

  对,刊物、刊号,然后做大了才能有这个样子。

  解说:

  当记者再一次来到这家公司时亮明了身份,在得知记者真实身份之后,这家公司负责人匆匆赶到了办公室。

  记者:

  你们和这个杂志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,和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是什么样的关系?

  刘洋 荆楚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:

  里面的校对工作啊,以及排版印刷这些工作,我们就做这些东西。

  记者:

  (采稿录用通知)这个盖章是你们来盖,是吗?

  刘洋:

  这个是我们盖。

  记者:

  盖的是哪儿的章?

  刘洋:

  杂志社的章。

  记者:

  这也是委托的吗?

  刘洋:

  委托。

  解说:

  记者仔细翻阅这本杂志,发现编辑部地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,再看联系电话却正是这家湖北荆楚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。那么这家公司和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?颜伶俐真的是《中学生语数外》的编辑吗?为核实相关情况,记者拨通了天津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的电话。

  记者:

  是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吗?

  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工作人员:

  是。

  记者:

 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,我有件事麻烦想核实一下。我想问一下您那儿有一个叫颜伶俐的编辑吗?

  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工作人员:

  没有。

  记者:

  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是和湖北的荆楚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合作关系吗?

  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社工作人员:

  没有。(他们)就是假冒我们的名义在做,跟我们没有关系。

  解说:

  编辑身份是子虚乌有,杂志名称也是冒名顶替,那么所谓的论文代发业务自然是骗取钱财的把戏。在接到举报之后,武汉市工商局洪山分局对这家公司展开突击调查。

  刘颖 武汉市工商局洪山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:

  这个公司他办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,注册资本是三万元,名义上是搞文化传播、企业形象策划,实际上暗地里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论文的买卖。

  解说:

  出版印刷非法期刊、经营论文买卖,这就是这家公司的生财之道。

  刘洋:

  总的我们稿件很多,我们一期能刊载一百来篇文章。很多东西我们这边还是有审核的,有些不要的文章就过滤掉了,那些刊载的话,我们一篇的版面费是300块钱。

  解说:

  在记者拿到这本2009年12月的《中学生语数外》杂志上刊登有145篇文章,即使是按照公司负责人所说的300块钱一篇,一期杂志可以收取43500块钱的版面费。而在2009年这本非法期刊出版了15期,如此推算,这本杂志非法收取的版面费至少在一年60万元以上。记者在北京、武汉两地通过暗访、电话采访和网络等手段,总共对8家论文买卖公司进行了调查。

  记者:

  代写多少钱?

  同期:

  代写的话,就是一个版面2500字符以内代写、代发1500元。

  解说:

  记者发现,这些论文买卖公司几乎都有相同的经营模式,业务流程完整,他们借助于网络这个强大的助推器,允许组织加盟,形成无孔不入的销售网络,论文买卖已经形成一个地下产业。据知情人介绍,以论文买卖公司为核心,写手、钱客、网站、期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。

  记者:

  像你们这种生意好吗?

  知情人:

  也不一定,也有淡旺季的时候,旺季的时候可能好一点,三四月份比较多,然后11月份之前比较多。

  记者:

  你生意最好的时候大概一个月能有多少业务?

  知情人:

  十几单。

  解说:

 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高校临近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和发表的高峰期,11月份则是职称评定比较集中的时间。在秦皇岛市,记者调查的几位中小学教师参与论文买卖的目的就是为了评定职称。

  记者:

  投稿是为了什么,干什么用的投稿?

  同期2:

  就是发表论文。

  记者:

  就是评职称,评职称用吗?

  同期2:

  对啊。

  记者:

  如果发表这一篇文章你评职称就没有问题了,是吗?

  同期2:

  那不一定,它只是必要条件之一。

  记者:

  必要条件之一。

 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:

  我觉得其实它跟利益是最相关的,包括就业,包括评奖、评优、读博之类的,基于这种利益考虑,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多发论文。

  许章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:

  论文买卖在中国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产业,那么我想这个原因应该是很复杂的。可能学者个人的操守,整个学术行业这种对于学术道德的漠视,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。除此之外我觉得市场经济中间一些坏的因素,比方说见利忘义、急功近利等等,那么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在这原因里面还有一条也不容忽视,就是现行的这种学术评价体制也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。

 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:

  论文买卖,既助长了弄虚作假、哗众取宠之风,也给一些非法经营者牟取暴利以可乘之机。要真正地杜绝此类问题,继续要论文作者坚守求实的学术操守,也需要一些部门调整动辄将职称评定与论文篇数硬性挂钩的做法,改革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。对于一些见利忘义、非法牟利的经营者,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治理力度,只有标本兼治,才能有效治理这种现象,捍卫学术尊严。

  感谢收看今天的《焦点访谈》,再见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
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论文 买卖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0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